利用程式造福社會

  政府雖然從2005年就公布了政府資訊公開法,各部會陸續釋出了許多資料,但因法規定義模糊,各行政機關對法規的了解程度不一,造成釋出資料非常有限等等各種奇怪現象,像是格式為不能複製的PDF或加密的EXCEL檔案、資料缺東缺西、不確定是否能公開資訊等。 比起資訊公開,「開放資料」的釋出,是政府更大的考驗。如果將「資訊公開」比擬為作好的菜,「開放資料」則是處理過的食材。以政府行政為例,資訊公開可能是公布政府機關的公報、舉行相關記者會等資料,但開放資料則專指各種原始資料,例如稅金應用數據、政府官員考察經費、活動收支等,讓民眾可以使用軟體進一步編輯、分析、應用。 直到2012年時,才由行政院和國發會規畫政府開放資料的原則,2013年則開始規劃資料加值的相關應用。在政府與民間的推動下,現在在網路輸入「開放資料」,已經可以看到中央以及五都的政府資料開放平台,但利用開放資料的加值服務,還停留在起步階段。 但有一群人,卻能透過自己的程式能力,將拿到的資料加以分析,提供給人們進一步使用。他們秉持著「等政府,不如自己動手砍(資料)」的精神,在不同領域中,已經發展出令人驚豔的資料加值服務。

研發交通數據

走進新竹市警局,這座日治時期的古蹟內部散發著濃濃的陳舊感,威嚴的氣氛讓人不禁拘謹了起來,不敢隨意靠近。也因為這樣,民眾對於警察機關的業務與相關資料,很少會主動了解。警官柯維然年紀輕輕,則想運用程式,打破這樣的情況。柯維然是新竹市警察局的巡官,就讀警大期間,在交通鑑定老師的鼓勵下學習資訊程式,加上自己的統計專長,開始利用交通事故的數據,進一步研發交通事故分析系統。   「警察機關的資料,最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情況。」七年級後半段的柯維然,說話時可以感受到他的熱血。他指著螢幕上自己建置的交通資料分析系統,相當細心地解釋一個個數據背後的意義。 柯維然研發的交通事故系統,不僅可以直接從資料庫擷取資料,使用者可以選擇「轄區」、「日期時段」、「路段」等,去蒐尋所需的資料,等於直接將紙本數據電子化。 他還將數據視覺化,經過統計後再將之視覺化,讓警察可以一目了然交通事故的相關數據。「未來十年一定是資料導向,」柯維然認為,警政單位雖然有很多一手資料,但長久以來多採取經驗論,由資深的老鳥警員判定哪個路口危險。 「警察單位對數據的敏感度太低了,」柯維然皺眉繼續說,雖然他早在兩年前就把這個系統建置好,但是叫好卻不叫座,長官們還是依循舊有習慣做事。他指著螢幕上的肇事路口分析表說,每年都會有易肇事路口的評定,但危險路口的肇事量排序往往與現實差距很大。「舊的系統無法把每個路口的流量都算進去,所以就算件數很多,也不代表一定很危險。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柯維然自己調了新竹市路口的流量數據,自己清理資料,最後匯入系統,做出來的結果更精確。 除了交通資料分析,柯維然也主動投入刑事調查的系統建置。「刑事員警和其他警察比較起來,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系統。」他笑著說,他常常去找刑警聊天,然後開始進行研究。柯維然說,因為是第一線勤務公職人員,警察局掌握犯罪地點、嫌犯通聯記錄、犯罪數據等非常多數據。「在開放資料這塊,警察局其實可以做很多事。」他也談到,分析這些數據需要專業知識,未來警察單位應該多和學術單位合作,研究相關數據背後的現象,回饋給社會。

選舉黃頁隨手查

「因為有了小孩,所以想要改變什麼。」原本是以承接程式案件維生的自由工作者江明宗( @kiang ),就跟一般的爸爸一樣,希望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。但近年來食安問題、政策黑箱等事件連環爆,讓他開始擔憂下一代的未來,於是決心投入開放資料以及零時政府的專案,想利用自己的專長來改變社會。 「如果自己不做誰要來做?」皮膚黝黑、動不動就露出潔白牙齒豪爽大笑的江明宗( @kiang ),在台南北區擁有自己的創業工作室。但他並非土生土長的台南人,出身於新北市的他,因為愛上台南這個純樸的城市,於是選擇搬到台南居住,做個台南人。在網路上,江明宗( @kiang )則用「Kiang」近似於台語「鏘」,這個充滿濃厚本土味的代號,活躍於各式各樣的專案。他還熱衷於台南在地的政治事務,常常參加不同的社運場合,甚至規劃自己未來要參選地方議員。 「我定義自己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,」他說,傳統的代議士模式不是他的「style」。「用程式去改變社會,將透明公開的理念推行給人們,才是我的目標。」 近期他投入最多心力的專案,就是以中選會的開放資料為主題做的「選舉黃頁」,網站包含了候選人的基本資料、政見以及個人網站連結。 他提到,會做這個專案,是因為有感於候選人資訊太過分散,沒有一個平台可以比較。「我比較雞婆啦,還拉了一個新聞資料庫進來,讓選民可以有更多資訊參考。」外表憨厚的江明宗( @kiang )大笑說。但也因為多了新聞資料庫這個功能,讓他官司纏身。「因為是用資料庫交叉比對,所以同名同姓會自動出現。」他說,就是因為這樣,北投有個里長恰好跟一個死刑犯的名字一樣,認為他侵犯名譽,因此向他提出訴訟。 「其實這就是一個世代鴻溝的案例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收起笑容來認真分析。他提到,不管是整理公開資訊或是拉資料庫比對,對工程師來說,都是很簡單的整理技術。「任何人都可以做這件事,」他接著又說,但是老一輩的人不會懂,也不想去懂。「他們就是覺得你侵害他們,這些內容要撤下來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嘆口氣表示,這狀況在短時間很難改變,只能期待網路世代慢慢茁壯,網路公民意識才能散播出去。 但江明宗( @kiang )對資料開放的堅持,並沒有因為官司而止步。最近他正在「群募貝果」上募資他的新專案「藥要看」,希望整理最近食藥署釋出的藥品資訊,建置一個藥品查詢平台。入認為雖然健保局已推出了「健康存摺」,讓民眾查詢自己過去一年的用藥情形。「因為只提供藥品名稱和劑量,普通人看不懂。」在江明宗( @kiang )的構想中,正是希望加值食藥署的開放資訊,讓民眾一個按鍵,就可以查到藥品的交互作用、副作用等。 除了希望將數據整理釋出外,他也在比對過程中時候發現很多問題。「我發現竟然有藥証重複的情形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至今仍然不可置信,「這等於一個身分證可以找到兩個人一樣。」但詢問食藥署,對方只表示重複的藥已經沒有上架販賣,並不會影響。 他雙手一攤道出他的觀察,台灣政府對於要不要開放資料,還是有大政府的心態,且通常開放背後都會有政治性的考量,政治獻金就是一例。如果政府想提供民眾使用開放資料的服務,就應該開放更多資料。「但如果沒辦法有一些關鍵性的開放,能帶動的經濟效益就不會出來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說。 他說,現在只期待政府的資訊可以透明公開,其他的不如就靠自己吧!為了補足藥品數據資料庫,他現在正著手把中藥的數據爬下來,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人。

即時化公眾議題

2014年7月31日凌晨,高雄發生了十幾年最嚴重的石化氣爆事件。事件發生後,不管是網路資訊或是主流媒體等資訊,都是混亂且龐雜的狀態。這時候,有一名熱血工程師陳信屺( @hychen ),開始整合混亂的資訊,讓民眾可以迅速了解狀況,製作結合時間和地理資訊的線上服務-「時間地圖」。 陳信屺( @hychen )是新創公司的專職工程師,但只要一有時間,他就會參與製作社會議題的網路專案。「從中可以獲得很大的成就感,」陳信屺( @hychen )說,這些專案不但可以解決一些社會問題,自己也可以學習新技術、知識。「而且很好玩啊!」他笑著說。 陳信屺( @hychen )指出,時間地圖的靈感起源於有一次他到台南旅行,在參觀古蹟時,常常不知道它的歷史脈絡。那時他心想:「如果有古地圖可以對照今昔就好了。」當下的他靈機一動,於是開始研究國外的相關的工具,並改良成中文介面,再加上台灣的地圖資訊。 當時台南市政府正好要舉辦黑客松比賽,陳信屺( @hychen )就利用自己改良的服務,加上中研院開放的古地圖,製作出「台南百年文史地圖」,最後獲得冠軍。透過這個服務,使用者可以隨著年份瀏覽古蹟簡介,同時在地圖上看到古蹟的位置。賽後他甚至將這個服務放到網路上,供民眾免費使用。 目前陳信屺( @hychen )共製作一百多個地圖,主題五花八門。「還有政府機關用它來做專案進度報告喔。」他看著後台數據笑著說。當他發現服務被應用在禽流感防疫的進度時,他很開心這個服務可以被多方使用。 「其實我最想將這個服務應用在公共議題上。」陳信屺( @hychen )說,在網路爆炸的年代中,一個人無法看到全面的資訊。尤其當突發事件發生時,大家更難以在短時間難搞清楚狀況。因此當高雄氣爆發生時,他迅速利用「時間地圖」的軟體,再搭配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資料,做出各處氣爆狀況,甚至被轉貼到《蘋果日報》等主流媒體上。之後他也嘗試做出歷年的高雄氣爆事件時序圖,試圖喚起人們重視石化產業的危險性。但由於高雄石化管線的圖資沒有公開,因此只能做初步的事故標示。 最讓他失望的是,當他觀測後台流量後,發現最多人觀看的主題地圖,竟然是《聯合報》製作的「百貨公司周年慶」。陳信屺( @hychen )苦笑說,一些比較公眾事務、或是文化性的主題,卻少有人觀看。「科技只是輔助,不會是主角。」他強調重點還是在人民的「民主素養」。他舉例,像是他曾經把立法院的法條都用程式抓出來,用新介面清楚排列來解釋法條意思,但是不會看的人,還是不會去看。 不過,因為參與許多公共議題專案,陳信屺( @hychen )接觸了許多想要改革的公務人員。「最好的情況是,第一線的事務官就有程式能力。」陳信屺( @hychen )觀察,公務人員最了解哪個環節需要改革,只要一點程式能力就足以改變現況。「或許政府也需要來一場程式革命。」他笑說。

熱血阿宅 無條件做自己覺得值得的事

「我覺得做這些事,需要一些額外的情感。」柯維然說,製作交通事故分析系統時,需要很多警大學不到的統計知識和程式能力。他都是利用下班時間,大量看線上程式課程與書籍,一步步去解決問題。對於熱愛的事情,他就像大男孩般將熱情全投入其中。「就像打怪一樣阿,能力不足就練功。」他笑說。 雖然長官並沒有支持他分析交通事故,警政資料本身也有許多問題。「我相信可以幫助到某些人。」就是這個理念讓柯維然繼續做下去。他說,目前警政體系中還沒有人做這件事,所以他都是自己找資料、砍資料、長官報告等。「我都笑我把自己埋起來,自己挖坑自己埋。」雖然這麼說,但他轉身又開始研究刑事資料,準備做出另外一個資料模型。 除了熱情使然,近年來因為洪仲丘事件、黑箱服貿等,累積對政府的不滿,也是驅動阿宅們「傾巢而出」的原因。他稱為這個現象為「憤怒驅動發展」,阿宅們一生氣,就會開始寫程式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大笑說,他本來以為大家只是單純的技術人,後來發現大家都是因為感覺到不公平的事情,才會想要跳出來做事。 「這是一種趨勢,年輕一輩正在改朝換代。」江明宗( @kiang )說,當不滿出現,他就會想印證,到底自己能不能做一些事。「相較於一般人,工程師做這些事情,要付出的邊際成本相對低。」他說。此外,工程師參與公共議題相關的專案,更會產生加值的效用,就會讓阿宅們覺得有意義。 陳信屺( @hychen )則認為,網路讓一群陌生人快速聚集,以開放透明的方式討論議題,減少許多溝通集會的成本。但是如果公民素養不構,就算工程師做好服務,也不見得有人來看。 「我覺得工程師的角色轉換,比較像是能量轉移啦。」他提到,在台灣社會中,本來就有一群很活躍的工程師,但他們關注的並不是公眾議題。現在工程師們已開始運用自己的專長,在政府決策與民意背道而馳時,迅速發展相關專案,企圖形成輿論,繼而影響政府決策。今日的阿宅們,已能借用自己的程式能力,發揮另一種網路監督的力量了。